Monday, May 24, 2010

May24 PartII-3 -“系统脱敏法”

May24 PartII-3

行為療法中的-“系统脱敏法”它是通过一系列步骤,按照刺激强度有弱到强,由小到大,逐渐训练心理承受能力、忍耐力,增强适应力,从而达到最后对真实体验不产生“过敏”反应,保持身心的正常状态。

类似系统脱敏法的心理治疗方法在中国古代也有运用。据《儒门事亲》 载:王德新的妻子旅途中,在旅舍的楼上住宿,夜逢盗贼烧房子,因受惊而堕下床来。自此以后,每听到声响,便会受惊昏倒不省人事。家人也只得蹑足而行,不敢 冒然弄出声响,逾年不愈。医师戴人诊断后既让二侍女执其两手,按于高椅之上,在面前放一张小桌几。戴人说:“娘子,请看这木头!”便猛击桌,其妇大惊。戴 人说:“我用木头击桌,有何可惊呢?”妇人吓后稍显安定,戴人又击桌,惊已显然减缓。又过一会儿,连击三五次,又用木杖击门,又暗中令人击背后的窗子。妇 人慢慢从惊恐中平定下来。晚上又叫击其卧房的门窗,接连数日,从天黑直到天亮,一、二月后,虽听雷鸣也不惊恐了。

系统脱敏法适用于焦虑和恐惧症的治疗。

比如对一个过份害怕猫的人,在治疗中,便先让她看猫的照片,谈猫的事情;等到看惯了,不害怕了,再让她接触形象逼真的玩具猫,再让她靠近笼子里的猫,接着慢慢伸手去摸,最后去抱猫,逐渐除去怕猫的情感反应

什么是系统脱敏疗法?
  这是沃尔普在五十年代末期发展起来的一种行为疗法。他认为神经症的起因是在焦虑情境中原来不引起焦虑的中性刺激与焦虑反应多次结合而成为较为牢固的焦虑刺激,产生异常的焦虑情绪或紧张行为。现在将焦虑刺激与焦虑反应不相容的另一种反应例如松弛反应多次结合,于是就逐渐消弱了原来的焦虑刺激与焦虑反应之间的联系,逐步减轻对焦虑刺激的敏感性,因而这一疗法被称为系统脱敏疗法。
  有些神经症病人虽然认识到了自己的病因,也有了改变自己病态行为的决心,但是作起来却很困难,不知怎样做才能真正摆脱这些症状,为此还需要学会采取一些行动来制服它们。因而系统脱敏疗法对有明显环境因素引起的某些恐怖症、强迫症特别有效。具体作法如下:
  1.首先要病人学会放松。放松训练方法。根据病种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放松训练。一般应用肌肉放松训练的方法来对抗恐惧症中的焦虑情绪。训练时要 求病人首先学会体验肌肉紧张与肌肉松弛间感觉上的差别,以便能主动掌握松弛过程,然后根据指导语进行全身各部分肌肉先紧张后松弛的训练,直至能主动自如地 放松全身的肌肉。
  2.将引起病人焦虑反应的具体情景按焦虑层次顺序排列。例如某一大公司的推销员经常乘飞机来往于国内外各大城市,由于近来飞机失事较多而 对乘坐飞机产生了恐怖,患了乘机空怖症,每逢要乘机外出就表现严重的焦虑。现将病人的焦虑从可以引起最轻的焦虑到引起最强烈的恐惧情景按层次顺序排列如 下:
  (一)乘汽车去机场,看到一前往机场方向的大指路牌。(二)来到民航候机场大门口。(三)进入候机大厅。(四)办理去某地航班的登机手 续。(五)进入安全检查口。(六)队进入机场检票大门口。(七)登上飞机的楼梯(八)进入飞机舱内。(九)坐上靠窗口的座位从窗口望见机翼与机场。(十) 飞机开始启动进入跑道。(十一)飞机升空,望见地面房屋逐渐变小远离自己。(十二)飞机进入天空白云之中。将上述情景制成幻灯片,按顺序放在幻灯机内。

3.令病人坐在舒适的靠背椅子上,并使自己全身肌肉放松。对面墙上挂一银幕,病人手握幻灯机开关,先放映第一张幻灯片,令病人注视并进行放 松训练。如果这一情景不再引起焦虑,也就是在肌肉处于松弛状态,即转入注视第二张幻灯片,依次训练,循序渐进。当看到某一张幻灯片,例如第(七)张,登上 飞机楼梯时突然感到焦虑恐慌,肌肉紧张,则可退回到第(六)张纪灯片,重新进行肌肉放松。确信看到第(六)张入机场检票口大门的情景已无焦虑,再重放第 (七)张,依次反复直至看到登上飞机楼梯时不再焦虑,肌肉放松,再注视下一层次的幻灯片。如病人通过了全部情景,不再出现焦虑,肌肉处于松弛状态,即可以 从模拟情境向现实情境中转移,即陪伴病人乘车去机场,在现场中重复上述情景。一般说来在模拟情景中能够做到全身处于松弛状态,不再出现焦虑情绪,则绝大多 数病人也能成功地在现实情景中作到,这时治疗即告完成。如果未将焦虑层次制成幻灯片,可要病人记住焦虑层次,或由治疗者按顺序下指令,要病人按指令想像这 一焦虑情景,如果在想像时肌肉保持松弛,未曾引起焦虑,则要病人进行高一层次的焦虑情景的想象。运用想像法进行系统脱敏可同样奏效。

系统脱敏法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系统脱敏疗法的理论基础是学习理论,即经典的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琼斯(1924)采用去条件化 (条件存在,但是不再有反射)

由于在系统脱敏治疗过程中,医师的鼓励、赞许对病人的操作训练起着强化作用(reinforcement).
  
因此,系统脱敏疗法不仅以经典条件反射学习理论为基础,而且也融合了操作条件反射的部分理论—即斯金纳的正性强化和自然消退原则。

May 24 PartII-3 自戀 與 分裂型人格障礙

May 24 PartII-3 自戀 與 分裂型人格障礙
自恋: 卫红和志东那章,提到了自恋。自恋作为一种人格障碍,非常普遍。对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治疗,一般可采用以下方法:
1.解除自我中心观。自恋型人格的最主要特征是自我中 心,而人生中最为自我中心的阶段是婴儿时期。由此可见,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的行为实际上退化到了婴儿期。朱迪斯•维尔斯特在他的《必要的丧失》一书中说 到:“一个迷恋于摇篮的人不愿丧失童年,也就不能适应成人的世界”。因此,要治疗自恋型人格,必须了解那些婴儿化的行为。你可把自己认为讨人厌嫌的人格特 征和别人对你的批评罗列下来,看看有多少婴儿期的成份。(PAC 中,child 的成分过大了!)
例如:①渴望持久的关注与赞美,一旦不被注意便采用偏激的行为。②喜欢指使别人,把自己看成太上皇。③对别人的好东西垂涎欲滴,对别人的成功无比嫉妒。
通过回忆自己的童年,你可发现以上人格特点在童年便有其原型。例如:①总是渴望父母关注与赞美,每当父母忽视这一点时,便耍无赖、捣蛋或做些异想天开的动作以吸引父母的注意。②童年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父母是仆人。③总想占有一切,别的小朋友有的,自己也想有。
明白了自己的行为是童年幼稚行为的翻版后,你便要时常告诫自己:
①我必须努力工作,以取得成绩来吸引别人的关注与赞美。
②我不再是儿童了,许多事都要自己动手去做。
③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好东西,我要争取我应得到的,但不嫉妒别人应得的。
还可以请一位和你亲近的人作为你的监督者,一旦你出现自我中心的行为,便给予警告和提示,督促你及时改正。通过这些努力,自我中心观是会慢慢消除的。
2.学会爱别人。对于自恋型的人来说,光抛弃自我中心观 念还不够,还必须学会去爱别人,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体会到放弃自我中心观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因为你要获得爱首先必须付出爱。弗洛姆在他的《爱的艺术》一书中 阐述了这样的观点:幼儿的爱遵循“我爱因为我被爱”的原则;成熟的爱遵循“我被爱因为我爱”的原则;不成熟的爱认为“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成熟的爱认为 “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维尔斯特认为,通过爱。我们可以超越人生。自恋型的爱就像是幼儿的爱,不成熟的爱,因此,要努力加以改正。
幼兒的愛<---------------母親的愛---神佛的愛
Question: 出軌的先生抱怨 “你不愛我”,是什麽的愛?哪種愛在遭受背叛時,比較大度?

分裂型人格障碍: 早年受创,社交迟钝,离群索居,感情冷漠
有一位著名的数学家,曾在科研领域做出过卓越的贡献,并以他的名字命名了一数学定理。尽管他在科研事业上出类拔萃,然而他却是一个人格障碍患者。他性格孤僻内向,成天关在小房间里看书学习,演算公式,攻克难题,几乎谈不上有社会和人际交往。他为人沉默寡言,兴趣索然,生活随便,给人一种“古怪”的印象。 40岁左右才在人催促下结了婚。婚时不知如何操办家具布设,婚后不知道上街购买生活用品。由于过分内向离群,对外界反应不敏捷,社会适应性很差。他所表现出的这些人格特征,心理学上称之为分裂型人格障碍。 分裂型人格障碍是日常生活中和医学心理咨询门诊中比较常见的人格障碍。

一、表现特征 《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一2一R)中对分裂型人格障碍的特征表述为: 1.有奇异的信念,或与文化背景不相称的行为,如相信透视力、心灵感应、特异功能和第六感官等。 2.奇怪的、反常的或特殊的行为或外貌,如服饰奇特、不修边幅、行为不合时宜、习惯或目的不明确。 3.言语怪异,如离题、用词不要、繁简失当、表达意见不清,并非文化程度或智能障碍等因素所引起。 4.不寻常的知觉体验,如一过性的错觉、幻觉、看见不存在的人。 5.对人冷淡,对亲属也不例外,缺少温暖体贴。 6.表情淡漠,缺乏深刻或生动的情感体验。 7.多单独活动,主动与人交往仅限于生活或工作中必需的接触,除一级亲属外无亲密友人。 患者症状至少符合上述项目中的三项,方可诊断为分裂型人格障碍。从以上的诊断标准可以看出,分裂型人格障碍患者主要表现出缺乏温情,难以与别人建立深切的 情感联系,因此,他们的人际关系一般很差。他们似乎超脱凡尘,不能享受人间的种种乐趣,如夫妻间的交融、家人团聚的天伦之乐等,同时也缺乏表达人类细腻情 感的能力。故大多数分裂型人格障碍患者独身。即使结了婚,也多以离婚告终。一般说来,这类人对别人的意见也漠不关心,无论是赞扬还是批评,均无动于衷.过 着—种孤独寂寞的生活。其中有些人,可以有些业余爱好,但多是阅读、欣赏音乐、思考之类安静、被动的活动,部分人还可能一生沉醉于某种专业,做出较高的成 就。但从总体来说,这类人生活平淡、呆板,缺乏创造性和独立性,难以适应多变的现代社会生活。 这类人的性欲淡漠也颇为突出,他们可称“不近女色”的模范。内心世界极其广阔,常常想入非非,但常常缺乏相应的情感内容,缺乏进取心。他们总是以冷漠无情 来应付环境,以“眼不见为净”的方式逃避现实,但他们这种与世无争的外表不能压抑内心的焦虑和敌意的痛苦。

分裂型人格的人可以适应人少的工作,如图书馆书库、山地农场林场等,他们更容易从事宗教和过隐居生活,但很难适应人员众多的场合和需要交际的工作。

分裂型人格障碍的形成一般与人的早期心理发展有很大关系。 人类个体出生以后,有很长一段时间不能独立,需要父母亲的照顾,在这个过程中,儿童与父母的关系占重要地位,儿童就是在与父母的关系中建立自己的早期人格 的。在成长过程中,尽管每个儿童不免要受到一些指责,但只要他感觉到周围有人爱他,就不会产生心理上的偏差。但如果终日不断被骂、被批评,得不到父母的 爱,儿童就会觉得自己毫无价值。更进一步,如果父母对子女不公正,就会使儿童是非观念不稳定,产生心理上的焦虑和敌对情绪,有些儿童因此而分离、独立、逃 避与父母身体和情感的接触,进而逃避与其他人和事物的接触,这样就极易形成分裂型人格。

May 24 Part II-2 自戀的心理防禦機制

May 24 Part II-2 自戀的心理防禦機制 (您需要理解划綫部分)

這是我們第二次從另外一個側面學習心理防禦機制

心理防衛機制或簡稱心理防衛(Self-defense Mechanism/Defense Mechanism),是心理學的名詞,是指自我對本我的壓抑,這種壓抑是自我的一種全然潛意識的自我防禦功能,是人類為了避免精神上 的痛苦、緊張焦慮、尷尬、罪惡感等心理,有意無意間使用的各種心理上的調整。心理防禦機制本身越原始(原始的防禦機制是指童年生活經歷所形成的防禦機制, 保護自己可以說是原始防禦機制的本質。),其效果越差;離意識的邏輯方法越遠,則越近似於變態心理。在生理上,心理防衛機制被認為可以防止因各種心理打擊而引起的生理疾病或 心理障礙,過份或錯誤的應用心理防衛機制可能帶來心理疾病。

自 我防禦機制的特徵

• 防禦機制不是蓄意使用的,它們是無意識的或至少是部分無意識的,真正的防禦機制是無意識進行的。
• 防禦機制是藉支持自尊或通過自我美化(價值提高)而保護自己及防護自己免於受傷害。從它的作用和性質來看,可分為積極的防禦機制和消極的防禦機制 兩種。
• 防禦機制似有自我欺騙的性質,即以掩飾或偽裝我們真正的動機,或否認對我們可能引起焦慮的衝動、動作或記憶的存在而起作用。因此,自我防禦機制是 藉歪曲知覺、記憶、動作、動機及思維,或完全阻斷某一心理過程而防禦自我免於焦慮。實際上,它也是一種心理上的自我保護法。
• 防禦機制本身不是病理的,它們在維持正常心理健康狀態上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正常防禦功能作用改變的結果可引起心理病理狀態。
• 防禦機制可以單一地表達,也可多種機制同時使用。


1.自戀心理防衛機制:包括否定、歪曲、外射,它是一個人在嬰兒早期常常使用的心理機制。早期嬰兒的心理狀態,屬於自戀的,即只照顧自己,只 愛戀自己,不會關心他人,加之嬰兒的 「自我界限」尚未形成,常輕易地否定、抹殺或歪曲事實,所以這些心理機制即為自戀心理機制。一名成年人還運用「自戀機制」來進行自我心理防禦,是很危險 的。 Eg: 明明是自己錯了,把責任推卸到他人身上

2. 不成熟心理防衛機制

3.神經性心理防衛機制

4. 成熟心理防衛機制: 是指「自我」發展成熟之後才能表現的防禦機制。其防禦的方法不但比較有效,而且可以解除或處理現實的困難、滿足自我的慾望與本能,也能為一般社會文化所接 受。這種成熟的防衛機制包括壓抑、升華、幽默等。

may 24-part 2-1

May 24: Part II-1 幕賢的case


我們已經閲讀了幕賢的案例;讓我們先靜下來,回想他的成長過程和現在的人格特點:早年創傷---自我封閉---長大成人,渴望交往,但是在人際關係中呈現出 1)孩童行爲 (自戀):自己想要的/和別人想要的,分不清 2)思維跳躍分散 3)經常體驗交往挫折。家裏人處於保護他,把他關了起來,不讓他和社會正常交往



癥狀分析篇:

人格障礙:是氣質性?是智力? 是認知? 還是行爲上的問題?
相對于病症,屬於人格問題


自戀:内外不分, 無法分別自己對自己的評價,和外界的評價:eg: 嬰兒之愛;PAC 中的C; eg: 按自己的想法和需要,造出一個機器人愛我自己—機器人愛我的方式,是我最想要別人愛我的方式


无法或者很難分辨内在及外在的经验 (嚴重的情況,精神分裂症)


自戀的防禦機制 (or “一級防禦”) 為最接近嬰兒期的防禦機制,對成人有害


參閲講義:“自戀”;“自戀的防禦機制”


分裂型人格障礙,童年(最需要群體溫暖的時候)受到創傷,被群體抛棄和傷害過,導致,離群索居,從群體和社會生活中分裂出來,無意願和能力同社會交往。主要表現是情感冷淡。 幕賢早年的創傷和自我封閉,適合分裂型人格障礙;但是,分裂型人格障礙,在認知上面障礙---刻意不願意和人群交往,自我封閉. 幕賢沒有交往上的情感冷淡. 雖然他有交際技巧上面的困難,但是願意交往,僅僅是缺乏人際交往常識。我個人認爲,說他分裂型人格障礙,似乎不太確切
幕賢有某种意義上的“人格分裂”(同時存在一個人中的矛盾体):他一面害羞羞澀,擔心別人評價,一面渴望親近,滔滔不絕

什麽是分裂:我們可以用古代「官逼民反」的故事,來想像 人格分裂的過程。當官方以種種嚴苛律法堵塞人民強烈的欲望時,這股渴望不但不會斷絕,還會累積擴散,直至爆發

人格分裂,主要是為了突破原來人格的重重限制,表達壓抑在內心裡,受到原來人格過度監控,無法表露舒解的情緒和行為。

例如,一個平常十分拘謹、內向的人,有時卻可能表現得豪放大方、喋喋不休,這 其實是他扭曲、積累許久,渴望和他人親密的能量瞬間爆發的緣故。


面對內在最深層的問題:分裂人格呈現的往往是原來人格想做卻又不敢或不能做的部分,所以治療師和患者的家人如果能瞭解分裂患 者壓抑的念頭,接納、鼓勵他們表達想法、做想做的事,幫助他們接納這些念頭是自己的一部分,並且學習以更合宜的方式去處理這些想法


參考:壓抑的表現和壓抑的引爆。
壓抑的原因很多。以下壓抑的原因不適合于幕賢,但是在我們華人中有不少這樣的人:這樣的人,首先假設了一個充滿敵意的環境.如果說善良,坦誠,信任帶來正面的能量波動,充滿敵意的假設則從一開始就帶來了負面的能量波動
這些人必須壓抑性格裡某些成分的主要原因在於:他們相信環境裡充滿威脅,對自己有敵意: 相信自己情緒表達得越清楚,就越可能引發人際間的衝突和攻擊;他們還相信自己不可能達到自我或別人 的期待,因而經常處在擔心別人加害、批評的妄想裡。然而越對自己沒信心,就越會以嚴格的道德標準規範自己,試圖完全棄絕性格裡自私、憤怒、怯懦等不被嘉許 的念頭,好讓自己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但是,負面念頭卻依然還有浮上心頭的時刻,壓抑和圍堵並不能減少它們。我們的每個念頭都負荷著不可思議的 能量,這種能量會透過各種形式實踐自己,也就是說,在意識層上被我們壓抑住的念頭,仍會伺機展現自己—疾病就是它們最常見的表現形式。


治療篇:

行爲主義--系統脫敏療法 參閲講義: “系統脫敏療法”
“暗示”; “召喚” : 比如,”女為悅己者容“
重新經歷感情創痛,但是是正面體驗,從而得到治療: the karaoke contest


參考: 個人病史家族,社會和歷史的原因

但精神病患和人格障礙的存在絕對具有家族性的意義。 這裡指的不是生物遺傳,而是家庭裡互動的模式,以及成員之間有意識及無意識的反應及影響。舉例來說,一個人格障礙可能以誇大的方式,演出外表強勢的母親 內在怯懦、無力的一面,因此在兒子的治療過程中,母親也必須嘗試改變自己,正視自己內在的恐懼,才能幫助兒子尋回勇氣。
從更深的層次來 看,精神病患其實是「有意」藉自己的病,宣洩家庭成員承受的集體壓力,並向外發出求救信號。讓家族的問題浮出檯面,當全家人因為這個病人而重新凝聚心力, 共同謀求解決之道時,不但可以幫助患者,更能幫助整個家庭解決危機。

May24 Part 1-3 Review of Dr Liu’s BMT Seminar

BMT 定義: brainwave meridian therapy

什么是藥和樂 (歷史)

為什么醫生自己要不僅會治療別人,自己身體和心理也要健康?

什么可以產生波動?針灸,音樂,圖畫,語言….所以,針灸可以被這些同等產生波動的方法取代

請你了解:子宮肌瘤的治療過程 (ph values of her urine samples were extremely low twice---why?);心不藏神的病例 (他講了2-3個)

宇宙和人的關系?人是宇宙的一個細胞;人和宇宙不通暢,就如同人體內部不通暢一樣

他用什么 治療身體,緩解疼痛?
用什么開導病人,打開心結?
用什么規正波動,補充能量?
用什么啟發人的靈性?

在身,心,靈中,什么持久恒定?什么易變,可以通過疏導而被改變;什么產生不正確的振動,耗損能量?

什么是他認為從靈,到心,到身的媒介?這種物質是能量的集中體現,被認為是生命之本,可以生化萬物?

為什么說,BMT, 和中醫針灸,施治的層次比西醫西藥微觀?

高層的能量越微觀,對不對?

BMT 怎樣體現出打通經絡后 (人和宇宙之間要通,靈和心要通,心和身要通),病人的自我康復過程?請你舉例說明

你要會正確解讀他的圖

may 24-part I -2 QUIZ

May 24 Part I-2 Review and Quiz on Para-Psychology (超驗心理學的一些現象)

1.以下哪個是水結晶實驗的正確描述

a. 水有生命和感知,可以感知善的能量和負面的能量
b. 能量的表達可以通過音樂或者文字
c. 文字局限于某些文字:比如日文,英文,德文
d. 人的意念也攜帶可以改變水的信息
e. 重金屬音樂也可以使水結成漂亮的晶體
f. 波動和能量有著緊密的聯系

2. “前世今生” 包含很多啟示。以下哪些描述是不對的

a. 傳統心理學從很少涉及 “靈”的層面,認為靈魂之說屬于 “玄學” 范疇; 甚至認為是人的“幻覺”
b. “前世今生” 中揭示出,人有輪回轉世
c. 人來世界上有學習的使命
d. 人群往往是一起轉生---如果佛家說的“共業”
e. 世界上的生命無所謂等級
f. 大腦深處,潛在的意識中,儲藏著生生世世的真相
g. 現在的正統基督教承認輪回轉世觀
h. 現在的病,可能源于童年的創傷,成張中的壓抑,或者往生往世的痛苦

3.以下哪個是關于”靈極限”的正確描述
a. 為藍博士創立,屬于夏威夷古法
b. 只有四個詞
c. 藍博士用它治好了精神病患的病,治療方式是請病患自己念那四個詞
d. 通過四個詞,用善良的意念產生的波動,改變自身的能量波動

4. 從 輪回轉世觀,瀕死體驗錄像,催眠中,你能得到什么共同的結論?
a. 靈魂不能脫離肉體存在
b. 靈的問題,有待我們在“身-心-靈” 的框架中,在人和宇宙的這個框架中(framework)進一步研究
c. 脫離了肉體的靈魂有某種感知或者意識
d. 肉體對于靈魂是一種桎梏,能夠短暫脫離了肉體的靈魂,往往可以走到意識的深處

may 24-part I -1

May 24 PartI-1 傳統心理學中的 “意識“

催眠輪回這些問題涉及到了意識。什么是意識?意識迄今為止是最模糊最令人爭論不休的領域

傳統心理学界对意識(consciousness)的理解分为广义的意識概念和狭义的意識概念两种。

  廣義的意識概念認定意識是賦與現實的心理現象的總體,是作為直接經驗的個人的主觀現象。表現為知、情、意三者的統一。知:指人類對世界的知識性 與理性的追求,它與認識的內涵是統一的;情:指情感,是指人類對客觀事物的感受和評價;意:指意志,是指人類追求某種目的和理想時表現出來的自我克制、毅 力、信心和頑強不屈等精神狀態。從意識活動的各個層次上看,從意識的活動主體看,可分為社會意識、群體意識、個人意識。從意識活動的現實過程來看,可分為 對象意識和自我意識


狹義的意識概念則是指人們對外界和自身的覺察與關注程度(concern, attention, awareness, reflection)。可分為對外的外在意識和對內的內在意向兩種。


所以我們會說:對。我有意識到 (yes. I am aware of that). 我有意識到小王坐在窗口…
意識具有清晰性的特性。通常意識清晰度最高的状态称为注意,會發展成為記憶;意識混浊體現為 嗜眠、昏睡。

意識和語言緊密相連,可以被語言表達;從意識理論,發展到潜意识和无意识---不被語言完整表達,表達也是以 “口誤”的方式出現

意識的功能:“集中注意力” ---意識的清晰狀態 (集中注意久了會疲勞)
意識中的认知系统对信息進行整合
對行為進行控制
對自身的內在和外在環境加以理解


傳統心理學認為:意識是大腦的功能,不脫離人肉體單獨存在;是人特有的活動: 動物有思維和感知,但是沒有意識. (所以,水結晶實驗,瀕死體驗,輪回是對這個說法對傳統心理學是挑戰)

靈魂對于傳統的心理學屬于玄學的部分,完全不涉及 (所以我們可以理解魏斯博士發現輪回轉世后的心理壓力)。